最新消息

好吃芭樂怎麼選?為何切開不會變黑?十件事來看你跟芭樂有多熟?

2021/1/15

來源出處:好吃芭樂怎麼選?為何切開不會變黑?十件事來看你跟芭樂有多熟?
 

冬天的芭樂最好吃!芭樂是CP值超高的水果,據衛福部資料顯示,每百公克芭樂所含膳食纖維、維生素B1及B2都超過蘋果和奇異果,維生素C含量更是奇異果的兩倍以上。市售國產芭樂價廉親民,買10顆奇異果的預算能夠買4斤以上的芭樂!

身為國內水果店、果汁店、餐廳常駐水果,芭樂一年到頭都出沒在台灣人的生活當中。但國人和芭樂的關係可謂「熟悉的陌生人」,連常吃芭樂的人都不一定真的認識芭樂,《上下游》以下10個問題來看看你跟芭樂到底熟不熟。


台灣每人平均一年吃掉17顆芭樂,即便出國也無法忘懷芭樂的滋味(攝影/林怡均)


 

Q1:芭樂感覺很本土,全世界還有哪些國家吃芭樂?

芭樂又名番石榴,所以是外國移民喔!原產於南美洲,透過歐洲航海路線向東傳播,17世紀時已在亞洲熱帶地區普及,當時中國人因其多籽、外來種,取名為番石榴。

芭樂主要分佈在熱帶及亞熱帶國家,例如:印度、巴基斯坦、泰國、馬來西亞、越南、印尼、熱帶非洲、中南美洲等國家,也都有種植和食用芭樂。台灣人也會教導邦交國種植芭樂,但中高緯度溫帶地區國家的人就跟芭樂比較不熟了。


 

Q2:台灣人有多愛吃芭樂?

台灣人超喜歡吃芭樂,連遠居加拿大、美國的台灣人也忘不了台灣芭樂的好味道。台灣芭樂年產量約17萬公噸,扣除出口的4千多公噸,每年國人會吃掉超過16萬公噸的芭樂,以每顆平均約400公克,換算下來超過4億顆,平均每人一年會吃掉17.4顆芭樂。

而芭樂在國內果菜批發市場的交易量也是前三名,與鳳梨、西瓜並駕齊驅。台灣年出口近4千公噸的芭樂,多銷往加拿大、中國、香港及新加坡,銷往加拿大的芭樂也多上架在華人較多的超市。華人超市架上的芭樂大部分都是被當地台灣人買走,即便出國也無法忘記,可見台灣人有多愛吃芭樂。


 

Q3:泰國也有種芭樂,跟台灣芭樂一樣好吃嗎?

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謝鴻業副研究員表示,相較於其他國家芭樂,台灣芭樂兼具口感脆、香甜微酸,比泰國芭樂風味更好。

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異,關鍵在於台灣的農業技術與品種改良。現在東南亞各國和臺灣邦交國也都有引進台灣的芭樂品種種植。台灣消費者嘴比較挑,農民注重生產品質,其他國家則多追求產量,因此即便是同樣的品種,因為栽培技術沒到位,品質跟台灣還是有段差距。

芭樂品種非常多,依據芭樂主題館資料顯示,國內芭樂有16種。常見品種有珍珠拔、帝王拔、香拔、水晶拔、世紀芭樂、珍翠等。



 

Q4:芭樂真的比其他水果還營養?

依據衛福部資料,每百公克的芭樂所含維生素C是奇異果2倍以上、超過蘋果的66倍,膳食纖維、維生素B1及B2也大勝,更是很好的低升糖指數水果。以中醫角度來看,不像荔枝容易上火、橘子偏寒,芭樂屬於中性水果,吃了不會燥也不會造成體寒。謝鴻業表示,芭樂是常見水果中維生素C、抗氧化力名列前茅的水果,價格親民,鼓勵大家常吃!





 


Q5:市面上芭樂都是「綠皮、籽很多」,有沒有其他長相?

市售芭樂大多是綠皮白肉,或是綠皮紅肉,但芭樂也有其他膚色。在苗栗有種植少量紅皮、粉紅皮的芭樂,但因為產量不高,故沒有傳播開來;市售芭樂還是以珍珠為主,如果想吃籽較少的芭樂,可以買翠玉、水晶、水蜜或是綠皮紅肉的紅寶石芭樂。

芭樂種籽小,而且又多又硬,有些人習慣會先把籽挖掉才吃。芭樂沒有厚厚的皮,東方果實蠅又特別喜歡產卵在芭樂上,所以小果就得要套網袋跟塑膠袋來保護,不像其它水果是套紙袋。


綠皮紅肉西瓜拔 果肉紅透到果皮外(照片提供/謝鴻業)



 

Q6:好吃芭樂怎麼選?要選皮膚光滑的還是凹凸不平的?買回來要冰嗎?

即便是同一棵芭樂樹,結出來的果實風味口感也不盡相同,買芭樂要看「色相」及「內在」。拿起來的手感要「沉」,果梗另一邊的果臍要內縮,果實表面顏色要翠綠、均勻、有光澤,表面凹凸細緻者比表面光滑的好。

依這幾個原則,可初步篩選掉許多不好吃的芭樂。而買回來的芭樂連袋子一起放冰箱,冷藏可延緩軟熟時間,增加風味、清脆口感。

芭樂富含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、抗氧化力高,價格親民(攝影/林怡均)



 

Q7:為什麼芭樂切開不會變黑?芭樂果心軟軟的,還可以吃嗎?

蘋果、梨子一切開後,沒多久果肉就會褐化,芭樂因為富含抗氧化的維生素C,因此褐化速度慢。如果買到芭樂果心呈現乾乾的褐色、黑色或無籽,這是因為沒有受精成功,可以放心食用,沒有安全問題。

芭樂果心軟化有些是因為氮過多、鈣不足或者是過熟等因素造成,不同品種軟化程度不一樣,例如:中山月拔、香拔、大蒂仔都是比較容易軟化的品種。
芭樂抗氧化能力強,切開後不會褐化(攝影/林怡均)


 

Q8:為什麼阿嬤叫我不要拿芭樂去拜拜?

逢初一、十五拜拜,供桌上必備水果敬神明,但許多長輩買拜拜用水果總是會避開芭樂。這是因為過去對芭樂的刻板印象:「芭樂是從吃芭樂排泄出來的種子長出來的」,因而認為芭樂不潔,難登供桌敬神明。但這都是以前的舊觀念,現在芭樂苗都是接枝繁殖,好品種加上辛勤農民的好技術生產出來的好吃芭樂,當然可以拿去拜拜。


 

Q9:芭樂籽可以吃嗎?長輩說「吃芭樂放槍子」是為什麼?

台灣童謠歌詞寫到「吃芭樂放槍子,吃柚仔放蝦米,吃龍眼放木耳。」意思是說吃這些水果不好消化,吃芭樂會導致便秘。

野生土芭樂因為單寧酸含量高,口感較澀,學理上單寧酸容易和蛋白質形成單寧酸蛋白,在腸胃中變成不易溶解的沉澱物。現在品種改良得很好,不太有澀味,正常人吃了不會有便秘問題。因芭樂富含纖維,能促進腸胃蠕動,如果攝食芭樂後容易有便秘問題者,應增加水分攝取量。

芭樂種籽硬,蛀牙或是牙齒縫大的人,吃籽很容易卡住,所以有些人吃芭樂都挖掉比較甜的果心;沒有這種困擾的人,芭樂籽直接吞下肚沒問題,不會妨礙消化。


 

Q10:「芭樂歌」是一首歌嗎?

芭樂歌不是一首歌,依英文字「ballad」音譯而來。ballad原意為民謠、民歌,而後變成指流行、朗朗上口、容易讓人印象深刻的歌曲。

台灣人形容某些事物會與芭樂牽連,例如:空頭支票叫芭樂票,手榴彈叫芭樂、人很強硬固執,不知變通也被稱為很「芭樂」。謝鴻業表示,研究芭樂二十餘年,早期沒有這種說法,不過這也足見芭樂的親民,「芭樂被拿來形容粗俗,實在也是委屈,它本身是營養豐富,抗氧化很好的水果啊!」




by 

愛食物,喜歡親身感受發生在土地上每件事物。

台灣大學生工系輔農藝系畢業,曾任《田裡有腳印市集》經理人、《綠色餐飲指南》執行編輯







祝大家心想事成,身體健康快樂
             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財源滾滾來